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详细

郭兆刚教授团队赴怒江州开展医疗帮扶

2025.11.07
图片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我院郭兆刚教授团队奔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与开展专科义诊的形式,将省级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与前沿学术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播撒在这片亟需医疗资源的热土上。

薪火传承:云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郭兆刚传承工作室落户怒江

云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郭兆刚传承工作室正式落户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中医医院,有力推动怒江州中医药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怒江州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段晓星、副院长和金花、郭兆刚教授及团队核心成员秦琼教授等参加了揭牌仪式。工作站建立后,将通过定期坐诊、临床带教、学术讲座、科研指导等多种形式,提升怒江州中医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

图片

怒江州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医药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工作站的建立,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名老中医的优质诊疗服务,缓解了群众"看名医难"的问题。同时,通过师承培养、技术帮扶等方式,将为当地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中医药骨干人才。

图片

怒江州中医医院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工作站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专家工作站的建立,标志着省级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向边疆地区延伸,必将为怒江州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健康云南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授人以渔:一场“造血式”的学术启程

帮扶,不仅是简单的送医送药,更是“授人以渔”的智慧传递。此次怒江行动的重头戏之一,是面向全州基层医务人员举办的“中西医结合眩晕病诊治能力提升培训班”。

图片

培训班上,来自云南省中医医院郭兆刚教授团队成员秦琼教授、孙铭涓医生、晏丽霄医生,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们的临床精华与独到经验。内容从《内经》理论的深度解读到鼻鼽病、眩晕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从听力检查、前庭检查的灵活运用解读到眼震电图的现场演示,课程设置既注重理论高度,又紧贴基层实际。

图片
图片

“专家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路和方法。”参训学员在课后感慨。郭兆刚教授说:“看到台下学员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们深感此行的价值。提升基层医生的‘内力’,才能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这才是帮扶的根本之策。”这场高质量的学习班,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基层医务人员精进医术的热情,为怒江州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情暖峡谷:一次“零距离”的健康守护

怒江州中医医院的义诊现场,闻讯赶来的各族群众早早排起了长队。专家们甫一落座,便被热情的群众包围。

图片

“医生,我这老鼻炎几十年了,一到换季就发,每天要用2包纸,实在太痛苦了。”“医生,我睡眠不好,还经常头晕,吃了很多药也不见效,您给看看?”面对一个个期盼的眼神,郭兆刚教授、秦琼教授耐心倾听、细致问诊、精准查体。他们一边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病情,开具个性化中药处方,一边现场施展针灸、复位等中医适宜技术,患者连连称奇。

图片

此次义诊不仅为近百名群众解除了病痛,更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直接送到了百姓的心坎上,架起了一座连接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与边疆民族地区的“健康桥”。

此次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团怒江之行,是我省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的一次生动实践,诠释了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通过“讲课+义诊”的模式,帮扶行动实现了“输血”与“造血”的有机结合。它既在短期内缓解了群众“看专家难”的问题,又从长远角度提升了当地医疗队伍的软实力。这不仅是技术的输送,更是医德医风的传承,是中医药文化在基层的又一次深耕与播撒。

 

文/滇池院区耳鼻喉科 孙铭涓

图片

 

 

原标题: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