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详细

肛肠科开展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活动,助力肛肠患者安心康复

2025.09.18
图片

2025年9月3日,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在病区温情开展了一场主题为“科学用药・规范护理・安心康复”的围手术期管理健康教育活动。活动由刘荣梅护士长主持,资深护理骨干贝志艳主管护师、管映红医师担任主讲,吸引了20余名患者及家属参与,现场互动频繁,取得了良好反响。

活动伊始,刘荣梅护士长详细阐述了本次活动的背景与意义。她指出,肛肠科患者术后康复周期长,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恢复效果。“如何科学用药、预防并发症、做好自我护理”是患者和家属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科室护理工作的重点。“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用技巧,帮助大家少走弯路,增强康复信心。”

筑牢术后安全首道防线

刘荣梅护士长以“肛肠科患者围手术期防跌倒坠床”为切入点,结合临床案例,深入讲解了相关知识。她强调,肛肠科患者术后因麻醉、疼痛、体力消耗等因素,跌倒风险高于普通患者,需从环境、行为、应急三方面做好预防:病房保持地面干燥,放置防滑垫,常用物品置于伸手可及处,夜间开启小夜灯;起身前先在床上坐30秒→床边坐30秒→床边站30秒,首次下床需有人陪同,行走时步伐放缓;若不慎跌倒,保持冷静,立即呼叫医护人员。

图片

全流程护航围手术期

贝志艳主管护师以《肛肠科围手术期护理指南》为依据,详细讲解了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的要点。术前1-2天,护士将为患者讲解手术流程和注意事项,缓解其焦虑情绪。患者需调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并配合完成肠道准备。手术当天,需更换病号服,取下首饰等物品。术后护理方面,贝志艳主管护师提出了饮食“三步走”和活动“循序渐进”的建议:术后当天以清淡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随后逐步过渡到软食,1周内避免食用易产气和辛辣刺激食物;麻醉6小时后可在床上活动四肢,术后第2天在他人搀扶下下床行走,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图片

专业指导与自我监测并行

管映红医师结合临床案例,深入讲解了肛肠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如出血、疼痛、尿潴留、便秘等)的成因与防治方法。她提醒患者,术后24小时内是出血高发期,若发现伤口渗血或排便出血,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疼痛时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也可通过温水坐浴缓解。针对尿潴留和便秘,管映红医师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法。在伤口护理方面,她强调了清洁、换药和正确用药的重要性,并提醒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按时复诊。与此同时,我们还给患者发放了便秘知识防治宣传册。

图片

互动答疑,医患同心

活动最后,医护团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互动答疑。针对大家提出的“术后洗澡时间”“排便坠胀处理”“术后饮食护理”等问题,医护人员一一耐心解答,并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演示,让讲解更加直观。患者表示:“之前一直担心术后护理问题,今天听了讲解,心里踏实多了。”患者李先生也说:“原来温水坐浴有这么多讲究,真是学到了。”

图片
图片

此次围手术期管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用技巧,拉近了医患距离,也增强了患者的康复信心。未来,我院肛肠科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以专业、贴心的服务,助力患者早日康复。

 

 

专家介绍

图片
图片

徐进: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长期致力于肛肠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与研究,尤其在直肠息肉、骶前肿瘤、肠癌、复杂性肛瘘、高位肛周脓肿、肛周坏死性筋膜炎、便秘、炎症性肠病等疑难危重病的诊治中具有权威地位。徐主任手术技艺精湛,临床经验丰富,注重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带领科室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全面提升诊疗水平与服务能力。

图片

管映虹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

擅长于肛肠科痔、肛裂、肛周脓肿、肛瘘、便秘、直肠脱垂、溃疡性结直肠炎等常见疾病的中西医诊治。

 

文/肛肠科 尹锐、刘荣梅

图片

 

原标题: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